吃海鲜不当,小心甲肝惹上身!
来源:苏国权发布日期: 2015-09-02
【病例回顾】
小李一家三口欢天喜地去南方游玩,一饱眼福的同时也自然少不了饱口福,生蚝、海螺、醉虾,各色海鲜美极了,孩子吃得高兴、玩得尽兴。回家半个月后,本来活蹦乱跳的孩子却发起烧来,吃了退烧药,三天后退烧了。但孩子厌食、倦怠、尿黄,家长以为“上火”吃了点清热药,直到一天早晨发现孩子脸色、眼睛发黄,才急忙来到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进行检查,被确诊为甲型急性黄疸型肝炎。家长纳闷,我们家挺注意卫生的,孩子怎么还得了甲型肝炎了呢?究其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吃海鲜不当惹的病。
【专家讲解】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
甲肝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的方式多样,比如含有甲肝病毒的粪便污染水,而各种贝类如毛蚶、海螺等以过滤水吸取营养为生,在过滤水的过程中往往会将甲肝病毒浓集于体内,从而成为甲型肝炎传播的重要方式。人们吃海鲜时为了突出一个鲜字,很多时候都是半生不熟地吃,或者有时会生吃海鲜,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将未被杀灭的甲肝病毒吃进了体内,尤其孩子对甲肝免疫力低属于易感者。此外,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饮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引发甲型肝炎
日常生活接触也是甲肝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主要通过被甲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这种方式多发生于学校、幼儿园、部队、工厂等集体单位和家庭,故可引起流行,也可仅出现散发病例。近年来,发现甲肝患者中许多人有蓄长指甲的坏习惯,指甲长了,又不注意卫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长指甲数点钞票、剥削果皮、当牙签剃牙及摄取食物等,极易将病原体带入口内而感染上甲肝病毒。
夏秋季节甲肝发病率较高。
一是夏秋季节雨水较多,特别是暴雨之后,含有患者粪便、唾液、呕吐物等排泄物的雨水污染了周围环境,尤其是水源。当人身体抵抗力减弱又饮用被污染的水后,极易引起感染,并可能出现暴发流行。
二是夏秋季生食瓜果梨桃较多造成的食物传播。食用被污染的、未经蒸煮而生吃的瓜果与蔬菜,或煮的半生半熟的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蚬子、哈蜊和毛蚶等。此种传播方式引起的甲肝流行潜伏期多比较短暂,且病情较重。
把住“病从口入”对预防甲肝很重要。
具体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强饮食卫生和个人防护,如避免生吃半生吃水产品,避免过量饮酒(会使抵抗力下降);特异性预防接种:主动免疫,即接种甲肝疫苗,一般可维持体内4年内有保护性抗体。被动免疫,即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后及时注射丙种球蛋白,越早越好,一次肌注保护效果可以维持3周。儿童接触者,应该进行被动免疫并且医学观察45天。
被确诊甲肝后要早隔离、早治疗。
甲肝病人明显症状出现以前,传染性很强,所以愈早发现、早隔离,就愈能减少传染的危险。在甲肝流行期,托幼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甲肝病人的住室、活动的房间和衣物要消毒。甲肝抗体水平很低又与病人密切接触过,被传染可能性较大、发病概率较高者,可及时注射丙种球蛋白,能保护不发病。甲肝病人应尽快住院治疗,隔离、治疗两不误,绝对避免过度劳累、饮酒等有害因素继续损害肝脏,造成本可避免的严重后果。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与新中国同龄,有70余年治疗肝病、结核病的历史;
集传染病诊断、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于一体的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
省市医保定点医院;
无假日医院,节假日期间各种诊疗活动正常进行,方便患者随时就诊;
花园式医院,绿化率达到35%以上,是患者治疗、康复、休闲的场所。
把信任交我们手中 让健康从这里开始
- 上一篇: 被宠物抓咬慎防“猫爪病”
- 下一篇: “文身、文眉、穿耳孔”,小心丙肝来袭!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