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第312期】炎炎夏日,中暑怎么办?
来源:文/ 急诊科 相意发布日期: 2018-07-11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
一般来说中暑主要有两种因素引起:
环境因素: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气温升高,大脑皮层缺血易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也易诱发中暑。
个人体质因素: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集中,散热困难时,会引起中暑,产生虚脱或短暂晕厥。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主要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恶心等症状。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症状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间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内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是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症状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如果发生轻症中暑,可以先做以下措施来减轻症状:
1、让患者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应但是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立即送医院治疗。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与新中国同龄,有70余年治疗肝病、结核病的历史;
河北省首家三级传染病医院,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功能于一体;
省市医保定点医院;
无假日医院,节假日期间各种诊疗活动正常进行,方便患者随时就诊;
花园式医院,绿化率达到35%以上,是患者治疗、康复、休闲的场所。
把信任交我们手中 让健康从这里开始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