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第79期】初识丙型肝炎病毒(HCV)
来源: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发布日期: 2016-08-29
20世纪70年代初,一种与输血有关的特殊致肝损伤因子在临床上被发现,因为它通过血液而非消化道传播,并且那时已经对献血者进行了HBV的常规筛选检查,这意味着此特殊致肝损伤因子不是HBV,因此提出了“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新命名。1989年美国研究人员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珍贵的病毒基因克隆,使输血相关的这种特殊致肝损伤因子研究获得突破,并被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HCV)。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与乙型肝炎相似。HCV为含脂质外科的球形病毒,具有囊膜和刺突结构,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研究还发现,HCV有一个多变异性特点,在同型各株间,甚至同一患者不同时期病毒亦有差异。但由于HCV在血液中数量极少,故目前还不能用电镜观察到此病毒颗粒。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与新中国同龄,有70余年治疗肝病、结核病的历史;
河北省首家三级传染病医院,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功能于一体;
省市医保定点医院;
无假日医院,节假日期间各种诊疗活动正常进行,方便患者随时就诊;
花园式医院,绿化率达到35%以上,是患者治疗、康复、休闲的场所。
把信任交我们手中 让健康从这里开始
- 上一篇: 【健康科普第78期】核苷酸类似物能引起P基因变异吗
- 下一篇: 家有肺结核病人如何防传染
相关信息
肺癌微创治疗新技术——CT引导下热消融术
2023 - 05 - 09
病理诊断——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2023 - 05 - 08
肝癌患者术后多久需复查?复查项目有哪些?
2023 - 05 - 05
带您了解孤立肺结节
2023 - 05 - 05
胃痛、腹胀可以试试中医药疗法
2023 - 04 - 28
五院专家讲堂:肝脏健康不容忽视
2023 - 04 - 27